教育学科(教育硕士学位点)简介
一、基本情况
教育学科是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学科交叉建设教育创新研究院,依托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基地、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人文社科科普基地、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试点建设共同体、重庆市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等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平台,跨界打造科研创新团队。聚焦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以乡村教育振兴、教师专业发展等为研究特色,在卓越教师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目前有小学教育、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和心理健康教育四个方向,未来陆续增设学科教学(音乐)、职业技术教育等方向。
二、团队队伍
打造“进德大讲堂”,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获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3人;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形成了结构合理、学养深厚、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育学、心理学专任教师18人;45岁以下14人,高级职称24人,博士18人,有实践经验教师24人。打造“修业大学堂”,聚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教师分层激励,推动教师跨界研修,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7项。精心培育双导师队伍,有20名兼职硕导参与教育硕士联合培养,聘请18名中小学名师作为行业导师。
三、人才培养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八维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获批省级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2项;以“共生+迭代”范式推进师范专业内涵建设,3个相关师范专业通过国家二级认证,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以“三位一体”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推进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员工在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获奖50余项,在省级竞赛中获奖80余项;以“双导师、双基地、双考核”育人模式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与西南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教育硕士100余人。
四、产教融合
建立“双师双聘”机制,打造教科研共同体,推动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发展。共建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5个、见习实习基地33个、研习基地13个,提升员工公司产品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聘请行业导师18人,向所在区域中小学派出科研副董事长12人,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水平和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推进“百名博士进校园”,开展“高校帮基教,‘双减’提质效”系列活动,为区域中小学提供“订单式”服务。
五、社会服务
依托重庆市高校情绪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承接重庆市永川区心理健康“润心计划”委托项目,组织师生到中小学、医院和社区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心理辅导等活动;积极提供资政建议服务,决策咨询报告被教育部《专家建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育成果要报》、重庆市政府《领导决策参考》等采纳;获重庆市教育咨政论文评选一二三等奖;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承担国培(市培)项目,培训中小学董事长、骨干教师,有力推动了中小学高水平团队队伍建设。
六、建设成效
近年来,获批纵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70余项,承接横向项目14项,累计到账经费300余万元;出版专著教材24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1项、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7项、省级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0项。在重庆市率先开展“高校+名优中小学+教科院所”三位一体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入选全国教师队伍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全国仅20个),获重庆市教学成果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