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媛艳,女,重庆永川人,西南大学基础心理学博士,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与征图新视(江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博士后,副教授,高级用户体验设计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实验室主任,主讲《心理统计与SPSS软件应用》和《实验心理学》等本科课程,从事审美心理、用户体验和社会认知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心理科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包装工程》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社会职务:
重庆市第五届社会心理学会理事。
获奖情况:
1.指导员工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重庆特等奖)
2.指导员工获“重庆市第八届老员工成长论坛”青春健康微课堂讲课比赛一等奖
3.主讲的《实验心理学》获2020年“重庆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4.获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一等奖
主持/主研的项目:
(1)纵向项目
[1]2014-2017主持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多视角的公民幸福感研究》.
[2]2020-2023主持永利集团塔尖项目《民族与人格影响颜色偏好的神经机制研究》.
[3]2019-2022主研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面孔二态性对人际信任影响的社会心理解释及调节》.
[4]2012-2014主研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公民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研究》
(2)横向(企业)项目
[1]主持汽车广告视频效果评估的眼动研究.2018.11.
合作企业:重庆卓典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服务对象:长安欧尚汽车研究院.
[2]主持消费者对汽车外观颜色偏好的眼动研究.2019.1.
合作企业:重庆卓典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服务对象:长安欧尚汽车研究院.
主要科研成果:
(1)专著
胡媛艳著.面孔吸引力:以貌取人背后的心理机制研究.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待出版).
(2)期刊论文
[1] 胡媛艳,乔璐静,朱津昕,虞木英 & 韩清波.(2019).智能手机外观设计的眼动研究. 包装工程(16),171-176. (中文核心期刊)
[2] 胡媛艳,陈红,陈维,王洋 & 张晓明.(2017).城市幸福指数问卷的修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6),995-1000.(CSSCI)
[3] 胡媛艳,李成霞,谭东超,张娟娟 & 张珊珊.(2017).老员工内隐死亡态度与外显死亡态度的关系.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5),389-394. (CSSCI)
[4] 胡媛艳,郑羽彤 & 葛缨.(2014).老员工人际安全感问卷的编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8),613-617. (CSSCI)
[5] 胡媛艳,王婷,何华敏 & 陈相伊.(2012).老员工自我管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8),1005-1006. (中文核心期刊)
[6] 张珊珊,李晖,吴真,肖艳丽 & 胡媛艳*.(2017).老员工人际宽恕发展趋势及其反刍思维的作用. 心理科学(2),401-407. (CSSCI, 通讯作者)
[7] 徐菊, 胡媛艳, 王双, 李艾苏, 张明& 张阳. (2016). 返回抑制训练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来自ERP研究的证据. 心理学报(6), 658-670.(CSSCI)
[8] 寇慧, 苏艳华, 张妍, 孔繁昌, 胡媛艳, 王洋, & 陈红. (2013). 面孔吸引力的影响因素:观察者假设. 心理科学进展(12), 2144-2153.
[9] Hu, Y., Zhu, J., Ge, Y., Luo, W., Liu, T., & Pu, X. (2019). Differences in the emotional conflict task between individuals with high and low social adjustment: An ERP study. Plos One, 14(6). (SCI)
[10] Hu, Y., Nuh, A., Zhang, Y., & Chen, H. (2018). The effect of target sex, sexual dimorphism, and facial attractiveness on perceptions of target attractiveness and trustworthines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 942.(SSCI)
[11] Hu, Y., Najam, U. H. A., Wang, S., Zhou, Y., Yang, T., & Zhang, Y. (2017). Implicit and explicit attitudes of Chinese youth toward the second-generation rich. 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 45(3), 427- 440. (SSCI)
[12] Yang, T., Chen, H., Hu, Y., Zheng, Y., & Wang, W. (2015). Preferences for sexual dimorphism on attractiveness levels: An eye-tracking study.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77, 179-185. (SSCI)